病因和發病機理及治則
一、西醫病因病理
慢性肺源性疾病,患者本來就有肺毛細血管和終末細支氣管的肌型小動脈發生內層纖維組織增生與肺泡的喪失,使肺血管周圍阻力增加。病變早期只在運動時,由於回心血量增加才有肺動脈壓增高及出現缺氧現象,平時則無CO2瀦留與缺氧症狀。
隨著病情加重,肺循環阻力增高、肺動脈壓相應提升,從而右心室負荷也升高,可引起代償性右心室肥大。如果併發支氣管肺部感染,將加重支氣管阻塞及換氣障礙,引發嚴重的肺通氣不足,形成明顯的缺氧、CO2瀦留及呼吸性酸中毒,從而右心室肌收縮功能進行性下降。
終導致右心室舒張末壓,右心房及頸靜脈壓升高等一系列右心衰竭變化。
二、經筋病因病理
經筋醫學是以《黃帝內經.靈樞》篇中的經絡學說為依據,把網絡全身筋肉系統的十二經筋植入人體,用整體大環境去思考局部病變,調整結構平衡,疏導組織壓力,血流順暢,免疫系統可自然修復機體,去除病灶。
人體的結構是左右對稱、裡外平衡的。一旦對稱偏離,平衡失穩,功能即受影響。長時間的不對稱,軟組織在過程中,勢必因“補償調節”由外向內形成對應緊張與壓力。
肺臟器官位於胸腔兩側,如果胸腔左右兩側前后受壓,壓力滲透到胸腔內部、左右兩側的肺臟器官會對應緊張,長時間繃緊造成肺臟內部相應壓力。壓力使肺血管周圍阻力增加,肺動脈壓相應提升, 從而右心室負荷也升高,持續壓力可引起代償性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等。
三、經筋辨証
經筋通道網絡人體外周,也包裹著內在壓力,放鬆胸腔外周的緊張肌筋膜,即可釋放胸腔內壓。壓力消除、氣血順暢、肺臟、肺動脈及右心室的正常功能容易恢復。至於哪些經筋會影響胸腔外周,並造成胸腔內壓呢?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