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發病機理及治則
一、西醫病因病理
心內膜炎多發生於原已有病的心臟瓣膜,致病微生物利用人體有可乘之機進入血液,又碰巧粘附在心血管內膜的粗糙面上而造成感染。主要以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最多,約佔70%~80%,其次為先天性心臟病,約佔10%,及病毒性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
二、經筋病因病理
經筋醫學是以《黃帝內經.靈樞》篇中的經絡學說為依據,把綱絡全身筋肉系統的十二經筋植入人體,用整體大環境去思考局部病變,調整結構平衡、疏導壓力,讓動脈血流與免疫功能自然修復機體,去除病灶。
人體的結構是左右對稱,裡外平衡的,一旦對稱偏離,平衡失穩,功能即受影響。長時間的不對稱下,軟組織在活動過程中,勢必因“補償調節”由外向內形成對應的緊張與壓力。壓力中的血液流通量減緩,影響組織細胞的氣血供輸,因缺氧與養分而產生質變,造成器官功能紊亂,老化現象會一一浮現。
如果心臟是一個圓型的器官(雖然它不是正圓型的,但觀念相同),它分成左右兩部份,每部份又分成上下兩段;中間有門名為“瓣膜”,瓣膜是配合心臟的形態所設計。
如胸腔的左前外側與右後外側斜對稱的受壓,圓型的心臟擠壓成斜扁型態,二尖瓣膜就會閉鎖不全(就像地震擠歪了門框,門當然不能正常關上),就會有胸痛、氣短、乏力、焦慮…等等的症狀出現。
相同原理,另一側斜對稱的壓力,會影響三尖瓣;但三尖瓣的患者少,是因為心臟位偏左胸,右前外側距離左胸太遠,壓力降低,左後又有脊椎骨的支撐也降低壓力,所以三尖瓣的內膜炎較少見。如前、後、左、右整體受壓,就形成心臟瓣膜脫垂現象。如壓力偏於上方,就形成主動脈關閉不全。
三、經筋辨証
經筋通道網絡人體外周,也包裹著內在壓力。放鬆胸腔外周的緊張肌肉與筋膜,等同於釋放胸腔內壓,壓力消除,氣血順暢,心臟的功能自然恢復正常。至於哪些經筋會影響胸腔外周並造成胸腔內壓呢?茲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