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腸炎

病毒性胃腸炎是指數種不同的病毒腸菌在腸內因過度繁殖引起小腸炎症的疾病。腸道內固有菌以共生的形式寄生在人體胃腸道,形成一條天然防線,抗禦外來致病菌的侵犯。

如果胃腸道菌群失調,造成防禦工程潰堤,即形成胃腸炎。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並伴有腹脹、腸鳴、全身乏力、輕至重度的發熱和失水等症狀。


病因和發病機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腸道菌群失調有各種不同的致病機理。

一種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引起吸收不良,或胃粘膜萎縮和胃切除手術導致小腸上段細菌繁殖,或任何原因引起小腸壅滯如手術或疾病本身引起的短路、部分腸梗阻、浸潤性腸段壅滯均引起腸菌過度繁殖。

一種是在應用抗生素時,一些正常的腸道菌群受到抑制,造成腸道細菌比例失調引起的炎症。


二、經筋的病因病理

經筋醫學是以《黃帝內經.靈樞》篇中的經絡學說為依據,把綱絡全身筋肉系統的十二經筋植入人體,用整個身體大環境去思考局部病變,調整結構平衡、疏導組織內壓,讓動脈氣血與免疫功能自然修復機體,去除病灶。

人體結構是左右對稱,也裡外平衡的。一旦對稱偏離,平衡失穩,功能即受影響。長時間不對稱下,軟組織勢必因“補償調節”由外向內形成對應的緊張與壓力。過程中血液流通量減緩,影響組織細胞的氣血供輸,因缺氧與養分而產生質變,造成器官功能紊亂,老化現象也就漸漸出現。

從經筋通道與人體結構力學分析,兩側腳掌的支撐力如果不相同,往上會影響膝關節、骨盤腔、腹腔與胸腔。

兩腿的肌筋膜張力不對稱,會影響骨盤腔,也會影響人體結構平衡。長期平衡失穩,人體軟組織在結構力學與補償調節作用下,緊張的肌筋膜會往上延伸,造成腹腔內的韌帶與腸系膜緊張,形成腹壓。

腿部肌筋膜緊張,長期拉扯的效應,會形成骨盤結構不對稱,影響副交感與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興奮可促進胃腸運動與消化液分泌,交感神經興奮可使胃腸運動減弱。

細胞長期缺血供養導致免疫力下降,胃腸的天然防禦工程當然會潰堤。胃、腸位於腹腔,腹腔內的韌帶與腸系膜如果長期繃緊,會形成腹壓,可影響胃的血液供輸與胃的功能紊亂。


三、經筋辨証

經筋通道網絡人體外周,也包裹著內在壓力。修飾腳掌、小腿、大腿與腹腔的肌筋膜,調整腳掌的骨關節、膝關節與髖關節結構,等同於釋放腹腔內的韌帶與腸系膜張力及腹壓。為何修飾兩腿結構就可以改善胃腸功能呢?茲分述如下:

1.足少陰經筋─左、右腳足少陰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內踝后側、膝關節內后側、恥骨下枝、腰椎、胸椎椎體內側。左、右腳足少陰經筋,還透過人體工學轉換影響腹內的深層組織。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2.足太陰經筋─左、右腳足太陰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內踝下方,膝關節內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側。左、右腳的足太陰經筋,還透過人體工學轉換影響腹內的中層組織。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3.足厥陰經筋─左、右腳足厥陰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內踝前側,膝關節內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外側。左、右腳的足厥陰經筋,還透過人體工學轉換影響腹內的淺層組織。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4.足太陽經筋─左、右腳足太陽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外踝后側,膝關節后側、薦髂關節、腰、背部。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5.足少陽經筋─左、右腳足少陽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外踝下方,膝關節外側、腰、胸部的外側與肩關節前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6.足陽明經筋─左、右腳足陽明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二、三、四趾腳掌骨、外踝前側,膝關節前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側,並可影響胃的功能。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7.手太陰經筋─左、右手的手太陰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與胸腔前面。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8.手厥陰經筋─左、右手的手厥陰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與胸腔外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9.手少陰經筋─左、右手的手少陰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與胸腔后背。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10.手陽明經筋─左、右手的手陽明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再經頸部到頭、面部,並可影響大腸的功能。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11.手少陽經筋─左、右手的手少陽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再經頸部到頭、面部。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12.手太陽經筋─左、右手的手太陽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再經頸部到頭、面部,並可影響小腸的功能。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網頁設計 網頁設計by位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