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椎,並可有不同程度累及i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的炎性疾病,它的特點為腰、胸、頸的脊椎關節和韌帶以及i髂關節的炎症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症。臨床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動後減輕。

開始時疼痛為間歇性、數月、數年後發展為持續性。以後炎性疼痛消失,脊椎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強直,可出現駝背畸形。


病因和發病機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強直性脊椎炎病變的原發部位是韌帶和關節囊的附著部,即肌腱端的炎症,可導致韌帶骨贅形成、椎體方形變,椎骨終板破壞,跟腱炎和其他改變。

本病病因尚未明確,沒有一種學說能完滿解釋強直性脊椎炎的全部表現。目前僅能解說為很可能在遺傳因素基礎上受到環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而致病。

二、經筋的病因病理

經筋醫學是以《黃帝內經.靈樞》篇中的經絡學說為依據,把網絡全身筋肉系統的十二經筋植入人體,用整個身體大環境去思考局部病變,調整結構平衡、疏導組織內壓,讓動脈氣血與免疫功能自然修復機體,去除病灶。

人體結構是左右對稱,也裡外平衡的。一旦對稱偏離,平衡失穩,功能即受影響。長時間不對稱下,軟組織勢必因“補償調節”由外向內形成對應的緊張與壓力。

過程中血液流通量減緩,影響組織細胞的氣血供輸,細胞因缺氧與養分而產生質變,可造成器官功能紊亂與老化現象的出現。

兩腿肌筋膜張力如果不對稱,可影響人體結構平衡。從經筋通道與人體結構力學分析,兩腳腳掌的肌筋膜與支撐力如果不相同,往上會影響踝關節、膝關節、骨盆腔、腹腔與胸腔。

長期平衡失穩,人體軟組織在結構力學與補償調節作用下,緊張的肌筋膜往上延伸,會造成盆腔內的盆腔腹膜、盆腔韌帶緊張,而形成盆腔壓力。

兩側不對稱的肌筋膜緊張,力學交界處為受壓點,受壓點如為單一關節、或軟組織、或臟腑器官,則僅受壓處血循障礙與功能紊亂。如為長期間的受壓,則可形成該受壓處的炎症、功能退化或骨化。

多關節及長時間的受壓,則受壓處可逐漸形成僵化或強直的炎性症狀。

三、經筋辨証

經筋通道網絡人體外周,也包裹著內在壓力。放鬆四肢與胸、腹腔外周的緊張肌筋膜,即可釋放四肢與胸、腹腔內壓。壓力消除,氣血順暢,脊椎、韌帶、關節囊的炎性症狀自可減輕,功能也可漸次恢復。至於哪些經筋會影響四肢與胸、腹腔呢?茲分述如下:

1.足少陰經筋─左、右腳足少陰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內踝後側、膝關節內後側、恥骨下枝、及整體脊椎骨內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2.足太陰經筋─左、右腳足太陰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內踝下方,膝關節內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3.足厥陰經筋─左、右腳足厥陰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內踝前側,膝關節內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外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4.足太陽經筋─左、右腳足太陽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外踝後側,膝關節後側、薦髂關節、腰、背部。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5.足少陽經筋─左、右腳足少陽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外踝下方,膝關節外側、腰、胸外側與肩關節前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6.足陽明經筋─左、右腳足陽明經筋都通過左、右腳的外踝前側,膝關節前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7.手太陰經筋─左、右手的手太陰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與胸腔前面。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8.手厥陰經筋─左、右手的手厥陰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與胸腔外側。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9.手少陰經筋─左、右手的手少陰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與胸腔後背。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10.手陽明經筋─左、右手的手陽明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再經頸部到頭、面部。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11.手少陽經筋─左、右手的手少陽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再經頸部到頭、面部。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12.手太陽經筋─左、右手的手太陽經筋都通過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再經頸部到頭、面部。經筋通道可作上述結構的檢查與調整指標。


網頁設計 網頁設計by位博數